前不久字节跳动的估值达到750亿美元,而一年前它还只是300亿。这家掌控着抖音的互联网新贵,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传统巨头手里,疯狂的抢夺者用户时间和流量。作为回应,腾讯连发五款短视频app,力争要失去的用户都夺回来。
巨头激战的背后,对我这样的普通小白而言,最大的变化是,原来花在公众号上的时间,慢慢转移到唱歌跳舞演段子的短视频上了。短视频成了众人眼中下一个风口,都在哭着喊着要去抢占红利期,那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如愿呢?
我就主要是想从创作者角度、从用户心理去分析,找到各种套路背后,真正能触动用户的内容制造模式。
一、什么样的内容大家会喜欢
1、“糟了,是心动的感觉!”
翻译过来就是,这个看颜值的社会真是没救了。
颜值经济,好看的小姐姐小哥哥,是最容易抓人眼球的,特别是在手机端提供的主角视角和短平快的推荐机制下,这种倾向性更加明显。颜值是最没有识别门槛、最快速、最容易与观众达成链接的内容形式,但它需要的天赋技能太高,对普罗大众而言,还是踏踏实实的靠才华吧。
2、“真是太蠢了、太土了!”
土味对白、夸张表演,通常都会让我们一边吐槽一边看完,你从里面几乎无法获得任何信息,但你看着视频里的人很“傻”,就会很开心,这时候工作一天的烦恼好像也没那么烦了,至少比他们好多不是。
3、“有、好笑!”
方言、颜艺、段子,这里是一群想尽办法,取悦你的人。在这个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里,趁着蹲坑、抽烟、换地铁的间隙,让紧绷的心稍微放松一下,真的是难得感受一下愉悦的瞬间了。
4、“云养猫!”
其实大家养的不是猫,而是自己那颗寂寞干涸的心。当然除了猫之外,还有各种萌萌的宠物,都是同样道理,观众从中得到的是生活中久违的温暖,但同时,又不用付出任何养育成本,所以“云养猫”这才是最适合现代人、最完美的宠物。
5、“学一招!”
生活常识、冷门技能、学习知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短平快的学一招,并能立马运用到生活里,引得别人由衷的夸一句“厉害!”,这种不需要太多成本的快餐式学习,却又能即时带来正反馈和成就感,一个字——真香!
6、“干了这碗鸡汤!”
伤感时来一碗情感鸡汤,失意时来一碗职场鸡汤,迷茫时来一碗成功鸡汤……鸡汤是网上永恒不灭的常青树,但是文字的力量,再怎么字承千钧、力透纸背,依旧有局限性。而这就是为什么“夜听”能做到3000万用户,越来越多的公众号用上了语音。声音提供了情感和想象的具象化,也更容易触动到用户。
但视频,更进一步,连形象都帮你找好,脑洞的过程都省了,在这个越来越懒的时代,真能算是一步到位的贴身服务。
二,为什么大家会喜欢这些
通常情况下,这时应该定向方法,列出一二三,告诉大家跟着做就能火了。但这种事后总结的方式,并不能提供真正的创作思考,内容创作的变化太快了,如果不能真正明白背后的用户心理和动机,方法只是模仿,是没有太多实际价值的。
这很像是“道理”和“道具”的关系,“道具”是方法,大家都能看到,但是“道理”才是背后的原因。
绕过表层因素,触达心理因素
满足用户的“利己主义”
在这里,我想从用户心理出发,为什么有些内容好,它们满足了哪些心态,而这才是最本质、最具指向性的。
这就要从内容消费的本质说起了,对用户来说,他选择的内容时的心理和标准,是以完全的“利己主义”为出发点的,再加上当下各种APP的推荐机制和交互模式,这个点就体现的更加明显了。而能让他停下滑动的大拇指,并不一定是精致巧思的内容、电影级的画质、结构紧密的段子,它的目的不是以生产作品为标准和目的,而是以填满用户欲望的某一部分为标底。
因此在寻找短视频的发力点的时候,需要着重考虑的,不是从作品的角度去衡量,而是以发掘、填满用户的某一部分欲望为目的。只有记着这样的出发点和思考角度,才能在当下的短视频机制下,用最短的路径,击中最多的用户。
给用户上帝视角
表演者的“悲剧” vs 观众的“喜剧”
陈佩斯在阐述他的喜剧观念时,曾今说到“每一个喜剧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喜剧是给予观众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让他们能够高高在上的“俯视”表演者,看着他们为贪婪所困、被心机玩弄,这种在日常生活中不曾体会的荒谬感和优越感,才是喜剧成功的最核心。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脑残的、无厘头的、荒诞的段子获得非常高的点赞和留言,因为它实实在在的放下了身段,为了取悦用户无所不用其极,在那些粗糙的表演背后,是对用户心理的精确把握,或许难说他们是优秀的表演者、编剧,但是他们确确实实是生活里的人精,善于发现生活中撩拨人心的细节,这才是最重要的。
给用户安全区
现实是想逃离的困局 vs 网络是最后的乐园
“安全区”的核心很简单,大部分愿意花时间消费内容的群体,都带有一定的逃避倾向,不管是工作、学习、情感等等方面,只有当他对现实不满,才会把时间和精力转移到网络上,这和过去的游戏没什么两样,甚至对内容消费来说,这个更简单,都不需要用户付出主动的劳动了。
所以给用户安全区,就是——找到一群人,缓解他们的焦虑。
缓解焦虑,并不是解决焦虑,没有人可以隔着屏幕去帮助另一个人解决问题,所以你要做的,是找到焦虑,让它暴露出来,然后引导他的情绪,去面对它。
而这个过程中的方式也有很多种,鸡汤是最传统的方式,通常它选择的角度是顺着用户的情绪,去疏导、理顺,然后达到目的。但实际上,在现在内容爆炸的背景下,这样的方式并不一定是高效和独特的,劝诫、责骂、毒舌、激励,都可以成为缓解焦虑的方式。
给用户超额预期
常规生活圈 vs 超过预期的生活圈
给用户提供常规生活里不常见的信息,帅哥美女、绮丽风景、各种老外在中国,都属于能够提供给用户这样的心理满足。在这样的心理模式下,用户不会纠结里面的逻辑和精细程度,只要在内容的机制和方向上,能够给用户定向的心理满足就足够他停留了。
给用户社交货币
平凡的泯灭众人 vs 在人前露一手的瞩目
坦诚的讲,这是个社交压力的时代,如何社交破冰,如何吸引大家的目光,如何建立自己的形象记忆,几乎困扰着每一个人。
如果这时候有人教给你一个段子,能在第一次见面时候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有一项小才艺,能在聚会时候吸引大家的目光;有一种实用的技能,能在日常工作中帮同事忙……这些是人人都想要、都需要的“社交货币”。
内容创作者需要为用户提供的,就是这些强社交属性,能让他在爱人、亲友、同事面前变得更好的小技能。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关注你、认同你、粉你。
方法毕竟是套路,很多东西即便想模仿也学不来。而找到用户心理的触动点,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才是更现实、更容易实现的创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