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七麦数据”(ID:),作者:袁滚滚,经授权36氪发布。

近年来,“短视频”热度持续走高,截至2018年2月,短视频综合平台和短视频聚合平台活跃用户规模分别达4.035亿和1.655亿,短视频正在给用户的生活方式带来深刻改变。

短视频初具规模

2011 年之前,短视频还处于探索阶段,优酷、土豆、酷6 等综合视频平台大力发展拍拍模式,带动大量用户生成内容。2011 年开始,这个行业开始成型,快手 GIF 上线,不过当时只是一个制作动图的手机软件,还不足以称之为短视频应用。

短短四年时间,快手就成为国内靠前大短视频APP。而今年,短视频APP开始进入井喷期,产品数量翻倍,2016年、2017年,产品总数达到235个。

大公司入局,战斗如火如荼

2018年1月,百度纳尼短视频上线,对标快手、秒拍、美拍。

4月,腾讯重启微视,并斥资30亿元补贴。

5月11日,淘宝短视频召开内部发布会,宣布推出短视频APP“Duke”,让“内容”驱动“购物”。

近期,腾讯加紧在短视频领域布局,新增“侠帆视频”“速看”“时光短视频”三款新产品,对标“西瓜视频”。知情人士透露,“这是战略性的产品。”

不仅BAT三巨头动作频频,其他一些老牌互联网公司也趁热打铁,瓜分网民流量。

快手和抖音势不可挡

从市场表现来看,快手和抖音日活跃用户均已达千万级别,产品总下载量稳居前三,两家公司在不同旗号下以各自独特的运营策略收割了大量用户。

“快手”、“抖音”火爆,平台上的相关企业和产品也纷纷走红,如“海底捞网红调味料”、“抖音歌单”……“吃海底捞”挑战赛吸引了3.6万人参与,带动海底捞面筋球销量增长17%;而小猪佩奇手表3月份的搜索量较2月份增长了5倍,达到2000万次。

从下载排名和评论数(文中数据统计截止时间:2018年5月25日)可以看出,“快手”和“抖音”分别在iOS市场和安卓市场占有优势,这也间接验证了“北有抖音,南有快手”这句戏言背后的用户定位差异。

(数据收集时间:App上线至2018年5月25日)

虽然定位不同,但并不影响它们各自的野心。在全球排名中,抖音已在19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前10。今年以来,抖音已连续102天占据总排名前三,126天占据分类排名靠前。

尽管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抖音仍不断创新玩法,近期上线了“联名合影”功能,大大满足了抖音用户想和自己喜欢的网红组队合影的愿望。

借助打赏、短视频游戏等盈利方式,快手已连续749天位居国内总榜(畅销榜),最高排名达第3位。其吸金能力惊人,快手已获10亿美元E+融资。

但成功的毕竟是少数,这350款短视频APP中,进入畅销榜的仅有3款,近80%的产品仅获得天使轮、A轮融资,大部分尾部产品仍在寻找突破。

先驱者处于危险之中

目前,快手和抖音各占一半市场,但作为独立短视频平台,它们专注于社交,覆盖面有限。在抖音流行之前,美拍、小咖秀等先行者在短视频领域表现十分出色。2014年5月上线的美拍曾连续24天登顶App免费榜,并成为当月全球下载量靠前的非游戏类App。

独具特色的资讯短视频“梨视频”荣获2017年中国应用新闻传播靠前创新案例,今年4月,获得腾讯、百度领投的6.17亿元投资。

同为一下科技旗下的“小咖秀”和“秒拍”一直是新浪微博官方短视频产品,在2016年达成E轮融资后,融资金额达5亿美元。

然而,自抖音推出以来,其势不可挡的势头大大削弱了这些短视频的力量。

短视频产品未来发展

一个行业的火爆程度,从国家监管力度就可以看出来。凡是能够严重影响人们生活方式和用户价值取向的,广电都会稍加整顿。春节前的直播竞猜节目,以及近期的短视频,都是如此。

4月以来,多家知名短视频产品被责令整改或下架,微信、APP也暂停短视频App外链直接播放功能,涉事APP包括微视、快手、抖音、西瓜视频、火山视频等。或许这些只是针对影响力较大的头部阵营产品,但城门失火,牵连池鱼,一大批中长尾平台或许不会被头部阵营产品打压,面临淘汰,但被下架,如何生存?整合还是出海,未来未知。

这些整改对于大公司的产品来说,既是暂时的阵痛,也是定时炸弹,未来它们不仅需要考虑如何产出好内容、加强内容审核,还要细化分发渠道、让推荐机制更加智能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