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向各地证监局下发《关于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的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规定:“股权众筹”今后仅指“公募众筹”,而现有的“私募股权众筹”将改为“私募股权融资”。 8月10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调整场外证券业务注册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将“私募股权众筹”变更为“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这两份通知,无论是从官方解读还是半官方层面,都意味着“私募股权众筹”的定义被彻底否定。

还记得上个月央行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赋予股权众筹合法地位、业界普遍倡导“股权众筹的春天来了”时的欢呼场面吗?那一刻,谁能想到,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股权众筹就面临阵痛,甚至陷入混乱!

中国***规定,只有获得许可的平台才能运营。根据这一规定,目前仅有被业界认为已获得股权众筹试点资格的阿里巴巴、京东、平安三大平台符合资格。市场上其他股权众筹平台将被定义为“互联网私募股权”或“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那么,这三个平台哪一个有望成为这个混乱时期股权众筹的先锋呢?今天就让众筹之家()小编根据现有数据、人力资源、用户体验等因素来分析一下。

京东VS阿里巴巴:B2C巨头的对抗,“蚂蚁金服”与“动嘉”

毫无疑问,作为中国B2C行业的两大巨头,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和京东在某些层面上拥有共同的资源优势,比如无与伦比的电子商务渠道、海量的注册用户数据、领先的金融服务……但就与京东的资源转化效果而言,淘宝仍略落后于京东。我们举一个直观的例子——股权众筹。从2014年7月推出到2014年底,不到5个月的时间,京东股权众筹融资额就超过1.2亿,占行业融资总额的45%。去年12月,京东股权众筹金额甚至占到行业总额的90%。

相比之下,阿里巴巴早在2013年就开始布局众筹市场,但在2015年之前,淘宝众筹并未取得质的突破。在京东众筹的带动下,淘宝众筹于2015年启动。据统计,截至2015年3月,网上共上线淘宝众筹项目877个,累计金额超亿元。至此,作为先行者的阿里巴巴终于有信心挑战后起之秀的京东。

股权众筹市场被视为股权众筹斗争的延伸和下一个战场。但就目前的发展来看,京东依然是巨头。据京东消息,京东股权众筹平台“动家”自2015年3月31日上线以来,已向投资者呈现近50个优质股权众筹项目,融资总额超过4亿元,已完成率达110%。

不过,自淘宝众筹以来,阿里巴巴新推出的股权众筹平台——“蚂蚁大客”尚未公布具体项目的上线时间,自然无法根据直观数据进行比较。尽管如此,也有人指出,基于淘宝众筹在股权众筹平台上积累的资源,阿里巴巴股权众筹未来业务的主要方向应该集中在以智能硬件为主的科技项目上。这与京东目前走的方向大致相同,风险投资路线也难免有相似之处。因此,除了业务模式、风控方式等因素外,在纸书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众筹业务与平台本身其他业务的衔接程度将直接决定众筹注册用户的转化效果。两个平台和融资效应。

别忘了,在“动佳”上线当天,京东就已经宣布建立“众创生态圈”,为创业公司提供全产业链一站式创业服务。迄今为止已为雷神、 、什方旅行、 Bid等近50家创业公司提供投后服务,包括与创业学院对接、京东众筹、供应链、营销等对接业务额已突破亿元。由此看来,“蚂蚁大客”要想蚕食“动家”目前获得的市场份额,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京东VS平安集团:狭路相逢,谁“快”胜!

今年4月,平安集团出资1亿元设立旗下股权众筹平台:深圳市前海普惠众筹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惠众筹”),由原叶鹏担任陆金所董事长总经理。据众筹之家编辑介绍,叶鹏此前曾在阿里巴巴、百度、苹果(中国)、摩托罗拉(亚太)等大型企业工作,在零售、互联网和运营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由他掌舵“普惠众筹”,平安争夺股权众筹市场的决心可见一斑。虽然“普惠众筹”还在上线过程中,但暂时无法从公开数据来分析该平台。不过,据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普惠众筹”业务将涉及创新股权众筹、房地产众筹等众筹领域,而风控领域将继续沿用平安此前搭建的线上线下风控系统。一个。

在人员基础上,据媒体报道,平安从BAT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挖角”了不少人。加上自身在传统金融领域的人才储备,“普惠众筹”人才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 。此外,从一些公开数据来看,平安集团目前拥有超过1.3亿互联网用户、8000万金融客户、500万中小企业客户等客户资源,可以助力“普惠众筹”快速落地。低成本获得优质股权众筹项目。

面对来势汹汹的“普惠众筹”,京东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众筹之家()此前曾报道,京东将加速在消费众筹领域的布局(业内预计京东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消费链众筹项目),并且在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不少投资者看来,京东认为进入这一领域后,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已成为必然。 (详情请参考《我傻了!京东进军消费链众筹,打败对手的三大***手锏是什么?》) 据了解,京东此次消费升级的计划就是要抓住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当前,国内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形势。这无疑符合国家政策指引,认可度也必然不会太低。当然,京东打造的消费升级产品的水平还需要根据未来推出的具体项目来探索。

京东希望利用已形成的市场优势(股权众筹、股权众筹),率先布局消费链众筹等举措,进一步完善“京东众筹生态圈”,充分发挥京东众筹这一融资平台的作用和孵化平台。功能。在支持创意个人或小微企业的同时,丰富京东用户的体验,从而满足免费升级的需求。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双方都走综合布局路线,但由于母公司背景不同,“前海众筹”的优势更多集中在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得益于快速抢占市场的效应,京东的实体优势更加全面。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普惠众筹”完全融入市场之前,京东将股权众筹视为京东创业生态系统的大流量入口,并立志打造“靠前平台”。对于股权众筹来说”显然更能吸引投资者和创业者。

阿里巴巴VS平安集团:初步条件成熟,双方蓄势待发

2015年5月19日,蚂蚁金服宣布筹备推出股权众筹平台“蚂蚁大客”。蚂蚁金服副总裁韩鑫表示,“蚂蚁大客”将定位为股权众筹公司,将为创业项目提供从启动融资到产品销售的全成长周期融资服务。据悉,“蚂蚁金服”的合作伙伴包括IDG、红杉、自己的兄弟淘宝众筹、阿里云“+”等。此外,淘宝众筹负责人高峥表示,淘宝众筹将推荐根据支付宝用户的使用习惯选择适合的众筹项目。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淘宝众筹接入支付宝将有利于双方业务的完善和整​​合。同时,这也会让外界猜测“蚂蚁大客”未来是否也可能接入支付宝!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目前支付宝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余额宝、招财宝等业务,主要以货币基金等类型为主。但众筹本身也是实物投资的一种形式。两者的结合,在充分利用支付宝注册数据的同时,也丰富了支付宝用户的投资类型。

平安集团设立的“普惠众筹”的具体业务情况上面已经一一提到了,这里不再赘述。另外不得不说的是,阿里巴巴旗下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平安集团设立的深圳前海征信中心有限公司是首批8家指定的个人征信机构之一。中央银行。也就是说,双方在互联网征信领域都有一定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竞争。据悉,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短板,京东还将全力争取获得第二批征信机构的资质。

仍在筹备上线的两个平台,未来势必会发生一些明争暗斗。对于双方来说,品牌影响力、注册用户、金融服务等条件都相对成熟。未来,如何结合各平台实际情况积累有效的投资风险经验将成为抢占市场的重要法宝。

三柱并立,退出机制或成试金石

据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与京北财经8月5日联合发布的《2015年中国股权众筹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31日,全国网络股权众筹平台数量我国增至38家,股权众筹平台数量达到113家,交易额突破54亿元,其中9家平台交易额在5000万至1亿之间,共有6家平台交易额达到5000万至1亿元。交易额1亿至2亿。可以预见,“私募众筹”的定义被否定后,平台数量萎缩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至于具体减少多少,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

投资者只有盈利了,才能让资金更加灵活,进行周期性投资。我国股权众筹行业刚刚兴起,国内还没有平台成功退出项目。大多数股权众筹平台仍然采用传统创投机构的退出机制。因此,如何设定明确的退出机制或将成为投资平台的试金石。

总体而言,京东、阿里巴巴和平安集团各有优缺点。阿里巴巴在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征信等方面国内领先;平安集团在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等方面具有优势;而京东对于【网站建设公司】金融的敏感度显然比以前更加敏感。两家公司都高一个级别。从三者的情况来看,考虑到“蚂蚁金服”和“普惠众筹”进入市场后仍需经历磨合期,已经有市场数据支撑的京东显然更加乐观关于退出机制层面的创新速度。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