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央行对通联支付、银联业务违规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进行处罚。央行公告显示,经核实,通联支付、银联业务存在未落实商户实名制、篡改银行卡交易信息、为无证机构提供交易接口、通过非客户备付金账户存划客户备付金、外包服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举报情况基本属实。
上述事件是通联支付四个月来第二次因违法行为被罚款。今年3月,通联支付宁波分公司因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被罚款共计101.5万元。其违法行为包括未按要求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要求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假名账户等。
此外,今年3月,有多名商户反映,其从代理商秦峰华能处购买的通联支付****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无法收款的情况,代理商卷款420余万元跑路。通联支付此前曾表示,秦峰华能为特殊商户,其违法违规跑路商户资金与公司无关。事后,有维权商户表示,通联支付是在媒体曝光后才改变此前强硬态度的。
对此,中国经济网记者致电通联支付进行采访,但电话无人接听。
四个月内两次违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7月25日,央行发布消息称,根据公开报道,2016年3月至5月,央行对通联支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联支付”)和银联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联商务”)银行卡收单业务进行了检查。针对其严重违法行为,央行分别没收违法所得300万元、610万元,处以罚款1100万元、2650万元,并对其总、分支机构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和罚款。
通联支付回应称,相关文件下发后,通联支付立即召开总裁办公会,认真学习人民银行相关文件,增进对人民银行处罚决定的理解,并结合人民银行检查认证函内容和前期已开展的整改工作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研究部署,在辖区内进一步开展整改规范工作。
通联支付还表示,作为行业领先的大型支付机构,面对此次处罚,通联支付将痛定思痛、汲取教训、引以为戒,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今后将带头高度重视并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各项监管要求,始终坚守依法经营的底线,切实强化自身风控意识和风控能力。与监管部门和同行一起,为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环境的规范化、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为商户和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
央行公告显示,经核实,通联支付、银联业务存在未落实商户实名制、伪造银行卡交易信息、为无证机构提供交易接口、通过非客户备付金账户存划客户备付金、外包服务管理不规范等严重违规行为,报告内容基本属实。
支付业内人士分析,“商户不实名制”存在两大风险,一是商户自身存在问题,比如通过POS交易套现客户,甚至出现银行卡***、***团伙等;商户不实名则为这些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空间。
其次,在现行支付政策下,不同类型的商户对应不同的商户类别代码(MMC码),POS刷卡费率也不同。例如餐饮、酒店、娱乐、珠宝、工艺品等的费率标准为1.25%,而百货、中介、培训、景区门票等的费率标准为0.78%。因此,对应费率较高的商户有动机申请费率较低的MMC码,以降低运营成本;而收单机构也有动机帮助商户“造假”,以扩大业务量。
此外,据中国网报道,今年5月2日,首批27家机构面临集体牌照续期,但在目前牌照续期延期的情况下,首批支付牌照持有者中的两家汇付天下、通联支付因违反反洗钱规定被央行罚款。
据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分行4月28日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披露表显示,2016年3月11日,通联支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宁波分行因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被罚款合计101.5万元。其违法行为包括:1、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2、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3、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假名账户。
行政处罚具体内容为: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12日,通联支付宁波分公司未按照《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罚款30万元;未按照《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规定监测、分析和报送可疑交易报告,被罚款30万元;未按照《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规定与身份不明的客户开展交易,被罚款35万元。
被曝经纪人跑路
据靠前财经报道,通联支付此前遭到多家商户举报,主要原因是商户投诉,其从代理商处购买的通联支付****,使用一段时间后无法收款,代理商卷款跑路420余万元。
维权商户称,刚开始一段时间资金能按时到账,但过了一段时间就无法到账了。通过银联查询资金去向时,显示的收单机构为通联支付宁波公司,商户名称为勤丰华能。维权商户使用的****即为勤丰华能所购。被套走资金的投资者多次预约前往通联支付宁波公司讨要说法,但均被告知商户以未使用通联POS为由拒绝支付。
此外,通联支付此前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勤丰华能仅为特约商户,通联支付不做任何二次清算业务,且事发后及时向警方报案,因此被举报的商户并非通联支付的商户。
虽然通联支付认为勤丰华能为特殊商户,其违规违规使用商户资金的行为与公司无关,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被指涉案的商户认可。同时,商户还详细列举了对通联支付的疑点,主要包括通联支付作为收单机构未尽到相应责任、违规开发商户、违规销售POS终端、隐瞒数据逃避监管、隐瞒重大风险事件等。
根据《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特约商户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风险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不良信息的,收单机构应当谨慎处理或者拒绝向该特约商户提供银行卡收单服务。
商户称,携款潜逃之人此前有犯罪记录,而通联支付并未真正查询指定商户的风险信息就贸然开通支付通道,为此次事件埋下了隐患。
同时,收单机构也应对特约商户的真实性负责,但事实上,商户实地考察后发现,勤丰华能向通联支付提供的营业地点照片均为虚假信息,经过PS处理,根本没有营业地点,也没有实际营业。
维权商家郑先生表示,经过媒体曝光,通联支付已经改变此前的强硬态度,愿意与维权商家进行谈判。
收购业务时常见的风险
据新浪财经曝光平台报道,早在2014年,收单外包市场就已曝出多起风险事件,给部分行业参与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央行曾向支付机构发出《关于防范银行卡预授权风险事件的通知》。
支付行业的风险不仅来自于收单业务,客户备付金挪用、占用等风险事件频发。近期央行取消了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注册,第三方支付监管也趋严。此前非银行网络支付新规提出了诸多支付业务限制,坚决遏制资金倒逼。
央行发布的关于《支付许可证》续办工作的通知也明确,支付机构若存在占用、挪用、借贷客户准备金,以虚假数据等方式故意规避监管要求,或恶意拒绝、阻挠检查监督,或者支付业务设施安全和风险监控存在重大缺陷等情况的,可能无法获得续办申请。
对于支付行业风险防范,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主任陆蕾认为,第三方支付公司层级差异较大,应分类监管。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强调,非银行支付机构是当前监管工作的重点,要建立科学、完备的监管指标体系,根据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业务规模、自律性、风险水平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标准,实行分类监管。
业内人士认为,对支付机构的风险评级可以从公司治理结构、财务健康状况、可持续经营能力、技术实力、系统运维管理水平等多个维度进行。
除了分类监管的大方向外,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形成央行对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支付系统清算机构等系统性机构监管的统筹协调作用,维护金融基础设施高效运行,同时安排覆盖全金融行业的数据采集、监测和分析,及早发现、预警和防范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