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勇 公益时报
近日,水滴筹试点收取服务费的消息引发关注。据了解,此项试点将于2022年1月启动,水滴筹将在部分城市试点单个募捐项目收取3%的服务费(最高5000元),加上第三方支付平台扣除的0.6%的渠道费,募捐用户实际需缴纳3.6%的手续费。
此前,水滴公司在2021年11月30日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时,也强调水滴筹坚持零服务费模式,未从医疗众筹业务中获得任何收入。
水滴为何放弃上线以来一直坚持的零服务费模式?这对水滴乃至整个互联网个人大病救助行业的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对此,记者联系了水滴筹,得到的回复是“水滴筹收取服务费是为了维持平台日常运营和用户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怎么收费?
针对水滴筹向募捐用户收取3.6%“手续费”的说法,水滴筹商务总监郭南阳表示,水滴筹仅对单个募捐项目收取3%的服务费(最高收费5000元),“0.6%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扣除的通道手续费,这笔费用会在用户捐款时自动扣除,并不是水滴筹收取的。”
事实上,第三方支付平台扣取的0.6%渠道手续费自水滴筹上线以来就一直存在,据水滴公司联合创始人、水滴筹医疗事业群总经理胡耀介绍,这笔费用在2020年1月之前由水滴公司承担。
也就是说,2020年1月之前,用户在水滴筹上募集多少资金,就能获得多少资金;2020年1月之后,水滴公司不再承担0.6%的渠道手续费,而是用户承担,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此次试点收取的3%服务费是水滴收取的费用,此前从未收取过。水滴称,目前仅在个别试点城市进行,现有方案将根据用户意见建议不断完善。
具体而言,在试点城市,服务费征收标准为:单个募捐项目收取3%的服务费,设置5000元的上限,对超过5000元的服务费部分,水滴筹将采取免除政策。
按照这个标准,当用户募资总额为人民币1万元时,水滴筹将收取300元服务费;当用户募资总额大于或等于人民币16.67万元时,平台统一收取5000元服务费。“在募资服务的基础上,我们还将为用户提供专属客服响应、快速审核、快速提现、募资加速和推广指导等服务。”郭南阳说。
为什么要收费?
水滴筹上线五年多来一直保持零服务费,2020年1月之前甚至还为用户承担0.6%的支付通道费,为何2022年开始改变这一策略?
郭南阳介绍,水滴筹收取的服务费主要用于募捐服务产生的各项成本,包括平台的开发维护、募捐顾问的薪酬以及其他运营相关费用。水滴筹上线五年多来,水滴公司为水滴筹承担了数亿元的各项成本。
既然已经承担了五年,为什么水滴不继续承担呢?一个重要的背景是,水滴2021年5月上市后,连续几个季度的巨额亏损,导致股价大幅下跌。
水滴公司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2.09亿元、3.22亿元、6.64亿元。
水滴公司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累计净亏损超16亿元,全年净亏损较2020年大幅扩大已成定局。
水滴IPO发行价为12美元,3月11日收盘价为1.14美元,跌幅达90%。如果2021年的亏损势头持续下去,水滴不仅股价上涨不了,能否挺过去也值得怀疑。
水滴公司的主要业务板块中,能产生管理费收入的水滴互助已于去年3月关闭,水滴宝营收虽然持续增长,但需要巨额的销售及营销费用,水滴筹不产生任何收入,需要大量投入才能维持运营。
前几年,水滴筹的页面可以展示水滴宝的保险产品广告,吸引用户捐款买保险,从而给水滴筹带来保险销售佣金,补贴水滴筹。但去年,互联网保险行业迎来了一系列严厉的监管政策,卖保险的钱已经无法覆盖水滴筹的运营成本。
线下募捐顾问的人力成本和费用占据了大病募捐运营成本的绝大部分,为了节约成本,去年不少大病募捐平台取消了线下服务。
水滴筹相关人士表示,需要募捐的重病患者大多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如果完全靠自己或者家属独立完成,募捐速度和募捐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对于重病患者,线下募捐顾问可以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对于募捐平台,线下募捐顾问起到靠前道风险拦截器的作用,核实募捐人病情和治疗状况,可以防止有人用假病历发起募捐。
线下服务要维持,成本是其他业务无法覆盖的,所以水滴筹必须自己创造收入来维持平台运营,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
有什么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水滴筹发展初期,零服务费、募资顾问团队是水滴筹迅速扩张、超越同行的“武器”。
水滴筹上线前,互联网大病求助平台普遍收取2%-5%不等的服务费。水滴筹一上线就宣布不收服务费,相当于平台出资补贴募捐人。这一举措迅速为水滴筹赢得了大量用户和口碑,并最终迫使其他募捐平台纷纷效仿,不收服务费成为整个行业的普遍做法。
但零服务费让不少募捐人和捐赠人误以为水滴筹是慈善组织。当媒体**水滴筹进医院推广、靠卖保险赚钱、在美国上市后,民众有被欺骗的感觉,引发不少质疑和批评。同时,这也对提供大病救助的慈善组织造成冲击,引发关于商业与公益、效率与成本的讨论。
水滴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开展大病募捐业务,具有公益属性。支持者认为,水滴用商业手段做公益,具有创新性;批评者则认为,水滴打着公益旗号牟取商业利润,不道德。
就这样,水滴筹在褒贬不一中运营至今,截至2021年9月底,水滴筹已帮助220多万重症患者筹集医疗资金457多亿元。
从零服务费到3%服务费,对水滴筹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转变:募捐人和捐赠人会如何反应?其他募捐平台会否效仿或“投桃报李”?公益行业的监管部门又是如何看待这一变化的?
或许是考虑到这些因素,水滴筹目前仅在部分城市试点收取服务费。水滴筹相关人士曾多次表示,服务费用于维持平台日常运营和用户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之所以定为3%的收费标准,也是经过反复测算,预计大致能覆盖运营成本。”
但以水滴筹每年募集的100亿元来计算,每年的服务费收入可能接近3亿元(因为单个项目最高限额不超过5000元),这笔收入是否需要像慈善机构一样接受审计和社会监督?
商业公司收取服务费维持平台运营本无可厚非,之所以受到各种质疑,是因为作为新生事物,相关管理法规尚不完善。
2020年10月发布的慈善法执法检查报告明确提出,应及时修改慈善法:增加网络慈善专章,系统规范网络慈善的定义边界、募捐方式、法律责任等,明确个人寻求帮助的条件和义务,强化平台责任、审核认定、信息公开、风险提示和责任追溯等。
2022年3月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向大会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提出,202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审议慈善法修正案等40件法案。
希望慈善法修改能够尽快完成,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新挑战,促进互联网个人求助行业规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