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更新了已注销支付许可证的支付机构名单。其中,支付机构有上海富友金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华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紫禾信网络支付有限公司、上海支付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浙江支付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等6家支付机构。圣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易通支付有限公司支付牌照于5月15日被注销。
网站信息显示,这6家公司被注销的原因是因公司合并而被吊销牌照。据灵易金融统计,截至目前,市场上的270张支付牌照还剩252张。有分析指出,由于监管力度加大、市场利益日益集中等原因,一大批支付机构将走上被淘汰的道路。
4月25日,央行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法律政策座谈会上提醒,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逃逸”风险。目前,大多数支付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第三方支付机构资金积累巨大,极易被挪用投资,影响客户资金结算安全。一旦发现趋势不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可能会卷款潜逃。
与支付机构风险警示相伴的,是监管机构处罚的频率和力度不断加大。仅2017年至今,央行已对10多家支付机构开出罚单。近日,央行当天也公布了对支付宝、财付通两大支付市场“寡头”的罚款。警示相当明确,显示出央行监管整顿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决心。
再加上监管部门的集中存管存款制度以及打破支付机构与银行直接连接模式的线上平台的推出,支付机构只能回归支付渠道的本质,与资金分离。但在支付市场,除了支付宝、财付通两大巨头,以及一钱一、联电、连连支付、易宝、拉卡拉等二线企业外,其余240张牌照几乎处于无业务状态。
未来,第三方支付牌照可能只对大型生态级企业具有实质性意义。比如,在电商零售领域,京东在2012年通过收购网银获得了支付牌照。对于这些大型零售和金融企业来说,有了支付牌照,即使不用于其他业务对于企业来说,至少可以免去外部支付渠道的通道费,每年往往要花费几千万,这是一笔必要的交易。
因此,有分析认为,支付机构的大规模兼并、重组、不再换发很快就会到来,未来支付牌照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