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多年的第三方支付监管政策终于落地。

? 6月21日,央行网站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许可申请、业务范围及相关处罚。从事支付业务的机构。

“我们非常欢迎政策法规的出台。”国内知名第三方支付公司易宝支付副总裁于晨告诉记者。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国内电子支付这几年一直走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监管政策,一直未能大规模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企业仅靠向商户收取服务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显然,《办法》的发布不仅为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铺平了道路,也为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范围划定了明确的界限。 “企业不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忧心忡忡。”上述人士表示。

?此次《办法》明确规定了非金融机构允许从事的领域,包括网上支付、预付卡发行和受理、银行卡收单以及央行规定的其他支付业务。网上支付方面,允许非金融机构开展货币兑换、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业务。

?在准入门槛方面,根据《办法》规定,申请人拟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申请人拟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000万元。

? “这些‘硬指标’门槛并不算太高,对于中国领先的非金融机构来说,是可以实现的。”于辰说道。

?事实上,央行从去年开始就对支付宝、快钱等非金融机构进行了彻底排查,并要求在2009年7月31日之前进行备案登记。于晨认为,《办法》的出台充分吸收和吸收了非金融机构的意见。

?据央行2009年统计,我国现有各类电子支付公司300多家。但由于此前监管缺失,非金融机构行业一片混乱。一些中小电子支付公司因客户数量少、创收困难,试图通过一些非法手段获取利润。与此同时,盗卡、网络钓鱼和欺诈行为在支付行业也屡见不鲜。业内人士认为,《办法》的出台将排除规模小、经营不规范的企业。

相关文章